陳仕豐醫師專業健檢 I 肝膽腸胃專科 I 功能營養(預防)醫學 專業健檢 I 肝膽腸胃專科 I 功能營養(預防)醫學 WFU

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

關於作者

 



陳仕豐醫師(蛋頭醫師)


關於我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系畢業;在中西醫學習過程中,發現中醫理論強調的是身體與環境的協調,而西醫理論則是實證科學,也就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在醫院臨床工作四年後,轉入高階健康檢查領域,致力於疾病衛教及預防醫學。在偶然的機緣下,接觸了功能營養醫學,發現許多疾病或身體不適的起因都是因為不適當的飲食或污染的環境,這與以前所學的中醫知識不謀而合。因此,近幾年主要研究中西醫的整合營養醫學。

主要服務包括腸胃鏡檢及健檢報告諮詢外,還兼做功能營養醫學、營養點滴及癌症營養輔助治療。

現任


1.柏忕健康管理中心內視鏡室主任
2.柏忕健康管理中心功能營養醫學中心主任
3.柯博特診所兼任醫師
(主要服務項目:營養點滴,腸漏症,代謝症候群,腸道功能異常,腫瘤營養輔助治療)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系畢業
長庚醫院中醫部實習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實習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內科總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胃腸科總醫師及主治醫師
彰濱秀傳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
台灣內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會員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會員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會員
IFECTW結訓學員

專長


癌症疾病:癌症營養輔助及追蹤、靜脈營養注射
營養醫學整合: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策略、精準醫療
排毒功能異常:肝臟排毒、重金屬排毒、塑化劑排除
肝膽腸胃道疾病: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腸漏症、腸道菌叢失調、急慢性肝炎、胃腸鏡檢測及息肉切除、腹部超音波檢測
免疫異常:自體免疫、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免疫力失調、急慢性過敏原檢測
代謝異常:代謝症候群、糖尿病併發症預防
專業健檢報告解說


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天啊! 我的大腸漏洞了!

淺談腸漏症及腸漏症原因
作者:陳仕豐醫師

你是否有以下症狀:腹脹、腹痛、便祕、腹瀉、頭暈、過敏、睡眠品質不佳、莫名的皮疹和關節疼痛?雖然這些不適讓你感到困擾,但在做了許多檢查後,醫生卻說你沒有任何問題,最後的結論是你可能只是太焦慮和緊張了。然而,這可能意味著你患上了腸漏症!


腸漏症是甚麼?

簡單來說,腸漏症(Leaky Gut)是指腸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損,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這使得腸道內的細菌、病毒和未消化的食物分子等能夠進入血液或淋巴系統,引起身體產生免疫反應以清除這些外來物質,進而導致身體出現慢性發炎症,引發許多不適的症狀。

許多研究已經證實,腸漏症可能與多種疾病有關。例如,蕁麻疹、乾癬或濕疹、慢性疲勞、頭痛、自體免疫性甲狀腺疾病、腸躁症和某些體免疫性疾病等等。


腸漏症產生的原因

腸道黏膜屏障是身體防禦系統的一部分,有助於阻擋有害物質進入血液循環。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包括黏膜、黏液層、腸上皮細胞和免疫細胞。當腸道黏膜受損,小腸絨毛萎縮,這層防禦就會下降,若時間拉長沒有及時修復就有可能產生腸漏的問題,甚麼狀況會影響腸道屏障而讓腸道通透性增加呢?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 克隆氏症(Crohn disease)和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等發炎性腸道疾病可能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慢性的腸道炎症可以損害黏膜屏障,影響其正常功能。 

腸道感染: 某些細菌、病毒、寄生蟲或黴菌感染都可能引起急性的腸道炎症,這可能導致暫時性或長久性的通透性增加。  

飲食及藥物因素: 過量使用止痛藥、長期使用胃藥、酒精濫用、高脂飲食、食品添加物、高血醣、食物敏感或食物過敏等可能影響腸道通透性。

自體免疫疾病: 某些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自體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可能與腸道通透性的增加相關。

腸道神經系統異常: 腸道神經系統的異常,包括壓力、情緒因素甚至睡眠品質、晝夜節律等,都可能對腸道通透性產生影響。


腸漏如何治療?

目前並沒有一種特效藥可以治療腸漏症,因為每個人產生腸漏的原因都不盡相同。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尋求有經驗的醫師的幫助,並與細心的營養師和健康管理師合作,透過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適當的檢測找出引起腸漏症的原因。一旦找到原因,就可以制定個人化的建議計畫,包括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搭配適當的營養品。透過耐心的調整,身體的發炎狀況會得到改善,許多身體不適的症狀也會得到緩解。